不同少数民族的丧葬习俗有哪些区别?
2025-03-31 阅读次数:125
我国是一个由多个民族组成的国家,自古以来,各个民族之间相互尊重、融合发展,形成了独特的民族融合文化氛围。其中,丧葬习俗和婚礼习俗是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特有特征的方面之一。今天,小编就带大家了解一下一些少数民族特有的丧葬仪式。
回族群众信仰伊斯兰教,根据穆斯林的习俗,去世后的人会被抬到清真寺并从那里进行葬礼。穆斯林注重卫生洁净,所以他们在生前和死后都会进行"浴尸礼",这是由阿訇主持的。在葬礼上,不使用棺木,而是用白布将遗体包裹好,采用软葬方式(即直接将包裹好的遗体埋葬在途中的土地上),回族人民忌讳火葬,因为他们相信"入土为安",并且主张迅速安葬,以节省开支。
苗族人的丧亡事宜分为寿终、天殇、凶死和产死几类,每种丧事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。一般而言,苗族人采用土葬的方式。苗族的丧事是由本民族的巫师主持并邀请鼓手和芦笙手敲鼓、吹芦笙为死者的亡灵引路。在送葬的时候,会用一根绳子把牛或猪牵到死者手中,这表示是为死者准备的食物。之后,牲畜被当场宰杀、煮熟并分食,然后把死者送到山上进行安葬。
蒙古族人民信仰佛教,多数家庭在人去世后会邀请喇嘛念经,以求逝者安宁。蒙古族的葬礼风俗在千余年的时间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。在17世纪,蒙古民众接受了佛教和满清文化的影响,渐渐形成了天葬、火葬和土葬等传统。其中,天葬是指将遗体放置在马背上,在草原上漫步,遗体落地之处就是其安息之地。
在历史上少数民族曾实行过的各种丧葬习俗中,都体现了两个明显的特点,一个是希望长久保存尸体泡括骨灰,表现形式是土葬火葬;另一个是希望尽快地使尸体消失,表现形式是天葬水葬,无论是那种表现形式,都是基于一种灵魂不死的观念,而在这一观念之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通。